第一千零二章 解决(1/2)
随即,陆源微微示意身边的侍从,侍从们便有条不紊地将一份份文件分发下去。
这正是陆源精心准备的对定都的管理办法。很快,众人手中都拿到了这份文件。
当他们开始仔细阅读手中的管理办法时,众人全都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凉气,脸上纷纷露出了震惊的神情。
什么意思?
定都坐镇竟然需要七个人?这一决定让在场的众人都感到十分惊讶。他们纷纷抬起头,目光中透露出疑惑和不解,准备聆听着陆源接下来的解释。
不过看得出来,这七个人,并非随意挑选,而是要从朝中的文武官员之中精心挑选出来。
这意味着被选中的人,不仅要有出色的才能,更要具备忠诚和责任心。一旦他们去了定都之后,就意味着定都那三十六行省的所有大小事务,无论是政治决策、经济发展,还是民生问题等等,都将由这七个人来共同做决定。
这是一份极其重大的责任,关乎着天佛地区未来的发展走向以及大秦对这片土地的掌控程度。
不过,这些朝廷官员们稍为一想,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说到底,这其中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制衡。
如果只是单独安排一个人去坐镇定都,那么权力就会过度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很容易导致腐败和专权的问题出现。
即使是两个人,也难以避免他们之间可能会形成某种利益同盟,从而做出不利于国家和百姓的决策。
只有通过多人共同坐镇,让他们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才能确保权力的平衡和合理运用,保障天佛地区能够稳定地发展下去。
等众人仔细看完手中关于定都管理办法的文件之后,陆源神色严肃地说道:“这七个人,只是暂时的安排。
随着天佛三十六行省的发展以及各种情况的变化,日后这个人数可能会增加到九个人,乃至十一个人。
天佛三十六行省,其疆域广阔,几乎相当于大秦的半壁江山,而且人口繁多,民族复杂。
所以被选中的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和魄力,肩负起发展这三十六个行省的重任。”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而有关于天佛行省方面的问题,朕也已经跟秘书台,以及六部尚书都经过了深入的磋商。
在律法方面,必须沿用大秦统一的国法,绝不允许出现任何特殊情况。而对于天佛百姓授予大秦百姓身份证明这件事情,朕以为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考虑。
毕竟天佛地区刚刚纳入大秦的统治范围,百姓们的思想和忠诚度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或者说,不能盲目发放身份证明,要谨慎对待,确保每一个获得身份证明的百姓都是真心拥护大秦统治的。”
陆源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威严地扫量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仿佛能够穿透众人的内心,洞察他们的每一个想法。
对于陆源提出的这些条例和安排,他们倒是显得有些无所谓。
在中土人的传统观念里,西夷,就如同匈奴人一般,都是被视为蛮子。这种观念由来已久,深深扎根在中土人的心中。
而在他们看来,蛮子就应该被教化,这是他们作为文明之邦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他们最为热衷的事情,就是将中土的先进文化和思想传播到四方,让那些所谓的蛮子能够接受文明的洗礼,融入到中土的文化体系之中。
“眼下,中土百家思想在天佛三十六行省已经开始盛行,这无疑为我们教化这些行省,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百家思想的传播,使得天佛地区的百姓开始接触到不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这对于打破他们原有的思想禁锢,接受大秦的统治和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陆源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清晰而有力。
他顿了顿,再次强调道:“但是,我还是要着重强调那句话,不可以盲目发放身份证明。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关乎到天佛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授予了大秦身份证明的天佛百姓,可以享受大秦给予百姓的一切优待政策。
他们能够像中土百姓一样,在教育、医疗、税收等各个方面享受相应的福利。
而没有拿到大秦身份证明的天佛百姓,则需要按照规定缴纳农税,并且只能享受部分待遇。
这种区别对待的方式,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天佛百姓积极接受大秦的文化和统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保大秦的资源能够合理分配,优先保障那些真正认同大秦的百姓的利益。”
随即,陆源开始对这些条例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释。
他详细地阐述了每一个条款的制定背景、目的以及实施方法,力求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够透彻理解。
他从各个角度分析了这些条例对于天佛地区和大秦整体的重要性,以及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他说得口干舌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