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钱能通神(1/2)

鲁豫非不好见外客但崔夙在权衡再三之后却选择了几个人一一接见。当然她不可能把自己的猜测清楚明白地兜出来而是拐弯抹角给了几个暗示。

无非是魏国公陈诚安的儿子不争气、太后思念早逝的两位兄长、朝廷曾经有封王的前例等等说辞但最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太后如今病情不稳因此对娘家人加恩也是平常事不值得如此大惊小怪。

虽说她没有提到任何实质性内容但是对于大多数闻风而来的官员来说这点暗示已经完全足够了。身在朝堂有才有德能让太后皇帝信任自然是第一等人才但察言观色同样不可或缺能够沉浮多年不倒的人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本事。所以当崔夙接待完最后一个挑选出来的尚书萧馥便匆匆从外头走了进来。

“郡主外头那些官员几乎都走了。”

“该问的他们已经都问了此时不走难道还想让我管他们的夜宵?”

崔夙冷笑一声颇有几分不耐烦的鄙薄。朝廷之中风气不正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事实上由于先帝登基于夺嫡之乱本身性格便偏向于阴狠多疑那时任用朝臣固然不拘一格用人才但拔擢得快罢黜得也同样快自那个时候开始群臣之中便有一条准则在悄无声息地流传着——要想升迁头一等重要的便是揣摩。哪怕是把错的揣摩成对的也胜过傻呆呆地按照字面意思行事。

太后之所以能够在先帝晚年时把持军政大权一来是因为那时陈家嫡支人丁稀薄二来则是因为先帝对太后有一种盲目的信任。而太后临朝主政近三十年间虽说并不能完全说是政通人和但是比之先帝即位之前的凋零场面确实算是难能可贵了。

但是崔夙却相当不喜欢如今朝堂的风气换句话说她对那些大臣可谓是深恶痛绝。不管是科举出身的进士还是荫补入官的世家子弟几乎只要在朝堂上过一遍立刻就会迷失了本性。而那些不愿意为此改头换面的人则免不了闲置一生到后来便几乎绝迹了。

“郡主请恕奴婢自作主张。刚才趁着那些大人聚在一起说话的功夫奴婢让几个可靠的下人暗中卖了些消息给他们从中获利共计八千三百两。”

“什么!”崔夙这下子完完全全诧异了眼睛中先是闪过一丝寒光最后又若有所思地收敛了起来。目光在萧馥脸上扫过数次之后她突然沉声问道:“你就如此有把握我不会因此怪罪于你?”

“倘若郡主只是寻常宗室贵女一定不会放过奴婢的自作主张。但正因为郡主不是这样的人奴婢方才敢大胆行这一遭。”萧馥上前一步跪下从袖子中取出了一叠银票郑而重之地呈了上去“这是六千两银票其他的奴婢已经赏给了那几个下人并嘱咐他们不准泄露半个字否则定当杖毙论处!”

崔夙却并没有看那叠银票此时此刻她完全被萧馥的心机和大胆镇住了。这样一个独立独行的女子倘若那时自己一不小心而错过如今岂不是要后悔一生?当然也可能自己不会知道她有这样的本事不会在心中有任何记挂。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任何回头路的。无论是好棋也好臭棋也罢一旦下了便是落子无悔她此刻的庆幸也许正是和某人的懊悔相对而言的。

“以后若是遇到这种事记住先和我说一声。”她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露出了一丝厉色“你应该知道我的性子绝对不是那种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人。还有这样的事情虽说可以聊解一时之急但不可长久若要真正取一条生财之道还得用其他办法你知道么?”

“奴婢明白。”萧馥沉静地点了点头随即嫣然一笑道“郡主的名声亦是重要的明日奴婢会放出风声言道府中处置私自收受外人钱财的奴仆这样的话外人便不好说闲话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脱不了一个钱字!

别看崔夙在宫中八面风光那时玉宸宫几乎不用什么银钱支出太后皇帝皇后嫔妃过生日她不过是用一些亲手所制的朴素物事蒙混过关也就罢了否则凭她在宫里那每月二百两的份例够做什么事情?

而如今开府在外每年一万两银子看似不少但这巨大的府邸成群的奴仆什么地方不需要用钱?即便太后赏赐再多百官所送礼物不少但崔夙也不好刚刚开府就把这些东西往外拖了变卖吧?要是传扬出去她这个郡主就不用做人了!

“银钱上的事情既然你熟悉以后不妨上心一些但有一点你要记住。”崔夙微微将身子前倾了一些沉声吩咐道“绝对不能放印子钱!”

萧馥诧异地抬起了头随即便露出了难以抑制的笑容。她事先很难想象这位刚刚走出深宫的皇家郡主居然会知道高利贷。

而赶在崔夙恼羞成怒之前她却不慌不忙地道:“郡主的心意奴婢明白不过是不想背上鱼肉百姓的骂名罢了。只是王公大臣家放印子钱是第一取利要务只是利钱高低有别罢了百姓中间的风评便不同。郡主若是不这样做只怕还会招人非议以为是做了其他不明不白的勾当。郡主放心奴婢有分寸既会让帐上有盈余也会让别人记住郡主的好。”

崔夙只是曾经从宫女太监那里听说过印子钱的厉害要往深处说其实她并不理解其中的名堂。忖度萧馥好歹是在外头厮混过这么些年不会在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