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上卷126 祸不单行(1/4)

没有目标,更没有远大理想抱负的少年青春,弹指一挥间,流逝了两年。

同龄人的个头“蹭蹭蹭”地猛蹿,都发育成了大小伙子、窈窕淑女;只有杨籽除了长肌肉,个头依然是个小不点。

虽然这些年的腊八节,杨籽在母亲的安排下,没有间断过一早在村里的最高大的椿树上抹腊八粥,搂抱树干“祷告”:

“椿树王,椿树王,你长我也长;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来做栋梁,我长长来撑衣裳”!

但是,椿树王没有给予杨籽长高的能量;杨籽也怀疑自己是不是“点子多,压得不长个。”

三姐在姊妹当中性情最温和,人也最白净漂亮,尤其能吃苦耐劳。来家的媒人踏破了门槛。

三姐如同一个刚长饱满、青涩的玉米棒子,被另外乡的一个家在农村的煤矿“正式工”小伙子掰走了。

二姐高考过后,估分很高;填好志愿,在家里哼着小曲,坐等大学录取通知书。

杨籽的初二暑期,依然留在学校义务劳动、当“苦力”。

政府的行政管辖“撤乡并镇”;乡中心中学改为了镇属重点初中。在新建的镇政府附近,择地建好了教学楼,扩大了规模。

原来的老学校的砖瓦平房,就需拆掉。学校为了节省开支,把拆掉的砖瓦拉到新校址,重新利用,建教职工宿舍、家属院。

拆房子转运砖瓦,全部由学校的教职工、学生“自立更生”;每个班级的学生要完成自己的教室砖瓦的清运工作。

对于农村的学生,干这样的活是不在话下的。很多学生就开上自己家的小四轮拖拉机,义务为学校拉砖运瓦;视作,为学校做贡献的自豪。

杨籽也开上大姐夫家里的小四轮去了学校。几乎劳动了整个暑假,得了一个“优秀劳动学生”奖状。

……

二姐的高考出乎意料地落榜了。

二姐的分数考得确实很高,填报志愿是在分数条没下来前进行的。矿工子弟学校的老师也没有多少填报志愿的经验;二姐和很多同学都滑档了,没有被大学录取。

二姐把准备上大学的行囊,背到了矿工子弟学校,开始复读,来年再考大学。

杨籽去了新落成的镇重点初中的教学大楼,念了初三。学校虽然离杨籽家更近了,但是杨籽依然中午留在学校吃饭、午休学习。

学校食堂不再提供蒸馏自带的馍、饭服务;只能买馍票、菜票。好在不需要粮票了,用现金即可购买。

新学校配套完善。化学、物理有专门的实验室;操场运动设施一应俱全。

但是大家的学习的热情、劲头;好像一下子被暑期的劳动榨取干了。

很多同学的村子、土地被煤矿征用,转为了非农业户口;等着搬迁。非农业户口的一大好处:中考时比农业户口少二三十分。

很多家长为了多分一间房子,多分点钱;给那些十五六岁的男孩子订了婚事,还领了结婚证。

学校里很多没征地拆迁的女孩子,也成了别人的“老婆”,只是没摆酒拜堂。

班上下午放学有一个口头禅:

“放学喽!回家晚上搂老婆睡觉喽!”

没有订婚的男同学,也都是心思痒痒的,到处寻找着目标女生“谈恋爱”。

新分配过来的师范毕业的老师,也各自“自由恋爱”着。

学校瞬间充斥着浓烈的谈情说爱的气息;很多成绩不好的女生开始化浓妆,涂口红。

杨籽班上也有三对“恋人”,上课时,坐在最后一排课桌,旁若无人地相互抚摸脸蛋、亲昵;代课的老师也不管不问。

杨籽都帮着十几个男同学写情书,到别的班级传过小纸条。

杨籽最要好的哥们张臣,也在村子里“自由恋爱”了;憧憬着过年后、下学期毕业结婚。许诺生了儿子认杨籽叫“干爹”。

二强那些社会上的把兄弟,是很多社会上的小女生心中的“英雄偶像”;身边花枝招展的“女朋友”簇拥一大堆。

二强碰到了杨籽,会嘻嘻哈哈地说:

“老六!看上大哥身边的哪个妞?随便拿去爽一爽,大哥教你练童子功!还上啥学!”

杨籽也收到了同班一个女生“示爱”的小纸条。

此时的杨籽对于“爱情”,就像一头昏睡的猪,还没有想着偷拱白菜。

杨籽的同班同学,有一对矿上的亲姐妹,没有兄弟;从初一开学时就认杨籽作弟弟。和女生的相处,杨籽只和两个“姐姐”女生最为亲昵。

相比老大吴丽,杨籽更喜欢二妹吴燕;但是吴燕在初二留级“深造”了;成了别人递情书的目标。杨籽也无暇顾及。

但是杨籽的学习成绩,随着青春荷尔蒙的激增,慢慢下滑了。

父母张罗着找在矿工人村派出所上班的,一个远房表叔,给杨籽买一个非农业户口;以便中考有省几十分的优势。

杨籽的一篇作文,暗讽初中女生的浓妆艳抹,被全校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