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夺门之变(2/3)

份回去颐养天年。他给太后、景泰帝以及群臣写了三封信,书面保证决不谋求复位。

和议达成后,也先把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英宗进京后跟景泰帝和群臣见了一面,之后就被景泰帝软禁起来。群臣多次请求拜见太上皇都不获得批准。

景泰帝担心明英宗跟群臣串通复辟,派兵把守明英宗居住的南宫,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大门上锁,并且用铅灌注锁芯。食物通过一个小洞送进去。

明英宗在里面被关了七年。

景泰帝废立太子,让自己的儿子代替明英宗的儿子做太子。

明英宗年纪尚青,在位期间没有立太子。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瓦剌抓走了。太后让景泰帝监国暂时代理朝政,等明英宗回来。她搜罗宫内的金银财宝去赎明英宗。结果也先收了财宝却不肯放人。太后绝望了,以为明英宗再也回不来了。于谦率领群臣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劝太后同意立景泰帝为帝。太后别无选择,只得答应。不过她提出一个条件,要求景泰帝立明英宗的儿子为太子,等景泰帝百年之后再将皇位交还自己儿子一脉。景泰帝一口答应。太后于是下旨立景泰帝为帝。天真的老太后以为皇位跟自行车一样,借走骑两天还能送回来。没想到景泰帝坐稳皇位后就宣布废太子。太后欲哭无泪,无可奈何。

群臣对此颇有微词。明英宗回来,你不说主动还位也就罢了,还把人家儿子的太子之位也废了,这有点太不厚道了。朝廷百官大都是明英宗提拔起来的,内心还是偏向明英宗。

景泰帝的儿子当上太子没多久便死了。景泰帝也就这么一个儿子。群臣趁机劝他恢复前太子的太子之位。景泰帝断然拒绝。他打算加把劲再生一个。

有个大臣冒死进谏,说你废了太子强立自己的儿子,结果儿子不久夭折,说明太子才是天命所在。你应该让太子赶紧复位才好。

景泰帝气坏了,令锦衣卫将其抓去乱棍打死。

景泰帝在后宫辛勤耕耘,但苦干三年颗粒无收,还把自己的身子累垮了。

1457年,景泰帝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于谦等人劝皇帝早立太子,说你要不乐意恢复前太子可以在其他侄子里挑一个。景泰帝答应了,说等我想好了告诉你们。

团营总兵官(相当于北京军区司令)石亨进宫拜见景泰帝,看到景泰帝病得不轻,出来后对人说皇帝可能活不了几天了。他跟亲近的几位将领和太监曹吉祥、御史徐有贞密谋抢在景泰帝宣布太子人选之前让明英宗复位。他们密报太后得到了太后的全力支持。

这帮人说干就干,连夜带兵直奔南宫。南宫守卫不知所措不敢拦阻。这帮人砸开宫门冲进明英宗的寝殿,架起明英宗就走。来到皇宫,卫士上前阻拦。明英宗断喝:我是太上皇!卫士一看果真是太上皇,赶紧让开。明英宗来到金銮殿,命人击鼓鸣钟,召唤文武百官上朝。

卧病的景泰帝在后宫听到钟响,问手下:是于谦吗?他认为于谦手握兵权最可能发动政变。手下告诉他:是太上皇复位了。景泰帝沉默片刻,说:好,好。

百官有日子没上朝了,忽听得宫中钟鼓齐鸣,以为景泰帝病好了,急忙入宫朝见,进宫才发现是明英宗坐在龙椅之上。

面对既成事实,群臣也只能接受。

明英宗复辟后立即把景泰帝降为王,迁出皇宫。没几天,景泰帝死了。有人怀疑是明英宗害死了景泰帝。

明英宗以普通亲王的规格安葬了景泰帝,给景泰帝一个恶谥“戾”。在古代谥法中,不悔前过,不思顺受,知过不改称为戾。明英宗对景泰帝见他回来不说让位还把他关起来满怀怨愤,指责景泰帝“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

明英宗命令景泰帝的妃嫔殉葬。“妃嫔唐氏等赐帛自尽,以徇葬。”

景泰帝的皇后,一个死了,一个被废。明英宗命令废后殉葬。大臣劝他放过废后。她之所以被废是因为劝景泰帝不要废立太子惹恼景泰帝。她带着两个女儿幽居冷宫已经够可怜了。如果让她殉葬,两个孩子就成了孤儿。明英宗动了恻隐之心,放过废后。

于谦等景泰帝重用的大臣被逮捕下狱。于谦主张“社稷为重,君为轻”拥立景泰帝为帝。明英宗将其处死抄家。郭登守大同时拒绝明英宗的招降。明英宗将其流放甘肃。

明英宗展开疯狂的报复。

他重新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

明英宗死后,有人给景泰帝抱屈,认为给景泰帝“戾”的恶谥有失公允。景泰帝对江山社稷是有功的。没有景泰帝,大明王朝可能在土木之变后土崩瓦解。是景泰帝和于谦等人使大明王朝转危为安。景泰帝在位期间,国内灾害频频,尤其是黄河决堤,造成国内饥民遍地,社会动荡。是景泰帝组织抗灾救灾,赈济灾民,减免赋税,保持了社会稳定。

也有人为于谦喊冤。于谦在大明王朝摇摇欲坠的时候挺身而出,保住了北京也保住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可最终却落得弃尸街头的下场。

朱见深也知道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