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海瑞罢官(1/3)

,1566年——1570年隆庆开海,倭患渐平。海瑞遇赦出狱,巡抚江南,抚穷弱,摧豪强。

隆庆上台后宣布开放海禁,允许民间进行海外贸易。

明朝终于想通了,民间海上贸易反正也禁不住,不如索性放开。放开以后,走私少了,倭寇少了,社会安定了,朝廷的税收增加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隆庆刚上台就遇到土蛮入侵。俺答汗趁明朝权力交接政局不稳之机,大肆进犯辽东、河北、山西等地。山西受害最重。俺答汗率领数万骑兵深入山西腹地烧杀抢掠,杀人无数。石州被屠城,五万多人被杀。所幸雨季来临,道路泥泞难行,土蛮的马匹大量死亡,俺答汗不得不中止入侵撤回蒙古。

俺答汗进犯让隆庆明白,对明朝来说“北虏”比“南寇”威胁更大。他计划把围剿倭寇的军队调到北方防御土蛮。这个计划促使他下决心开放海禁。

另外,财政拮据也促使他开放海禁。他办完嘉靖的丧事,户部告诉他账上只剩下一百多万两白银,仅够三个月开支。为了解决财政困境,他决定让走私合法化,借机收税。

开放海禁后,倭患不解而解。百姓只要照章纳税就可以自由下海贸易,不必再铤而走险。中国的货物源源不断流向东洋和西洋。白花花的银子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朝廷在开放海禁的当年就收到一万两白银的税,之后越来越多。

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被调往蓟州。蓟州是拱卫北京城的重镇之一。戚继光被任命为蓟州总兵,负责防守从蓟州到山海关这段长城。

开放海禁的第二年,俺答汗又来进犯宣府。但他的两次进犯都被明军击退。

徐阶在这一年宣布退休。他辞职不干不是因为健康问题,而是受各方面排挤,实在干不下去了。

他以拥立之功获得隆庆宠信,并以遗诏获得朝野赞誉。但有些人对他不以为然,认为他在嘉靖生前一味逢迎,在嘉靖死后委过于人,太过虚伪。隆庆的老师高拱恨他“扬先帝之罪”,“诡随于生前,而诋詈于身后”,与徐阶水火不相容,处处跟徐阶作对。徐阶忍无可忍,以退休为要挟,逼隆庆二选一。隆庆站在他这一边,让高拱退休。

但是好景不长,徐阶跟隆庆的关系日渐恶化。隆庆认为自己是皇帝可以随心所欲,一言九鼎。而徐阶不断进谏,总是批评皇帝这不对那不对。隆庆烦不胜烦。

不喜徐阶的人大有人在。有人公开弹劾徐阶不忠不信,不配做首辅。徐阶侍奉先帝十八年,先帝做什么事他都赞成,但先帝一闭眼他便开始历数先帝的过错。他与严嵩共事十五年,凡事追随严嵩,还跟严嵩攀亲家,但严嵩一倒台他便背弃严嵩反戈一击。为臣不忠,为友不信,德行有亏,这样的人如何做得了百官之首?

徐阶又羞又恼,再次提出退休。隆庆就坡下驴,批准他退休回家。

很多人上书隆庆希望把徐阶留下。

海瑞也上书隆庆替徐阶说句公道话。他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谁敢反对先帝,反对严嵩?徐阶为了保住职位,的确做过很多违心事。但是有目共睹的是,徐阶主持国政以来工作非常出色。总拿过去的事攻击徐阶,动机不纯,其心可诛,比高拱还可很。

隆庆不是愿意纳谏之人,对于众人上书置若罔闻。

不久后,他把高拱召回朝廷。

高拱回来了,反对高拱的人就倒霉了。海瑞被认为是徐阶的人,被高拱排挤出朝。

隆庆当初提拔海瑞只是利用海瑞的清廉之名装饰门面。海瑞回朝后依然故我,抨击一切坏人坏事包括皇帝,几乎无人不参。今儿要罢这个人的官,明儿要砍那个人的头,力谏皇帝恢复太祖时期的剥皮实草,严惩贪污腐败。官员对他又恨又怕。皇帝也烦他。

隆庆就不是乐于纳谏的人,把他明升暗降低打发到地方做官,眼不见心不烦。

海瑞的新官衔是应天府的巡抚,相当于省长,正四品,管辖江浙一带军政。

地方官员一听说海瑞要来,纷纷辞职躲避,怕被他剥了皮。

那年代没有不贪的,只是贪多贪少而已。挣那仨瓜俩枣,不贪怎么过日子?

海瑞以理学思想为指导进行地方治理,对人对事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属下、同僚和乡绅怨声载道。百姓却欢呼雀跃,庆幸得到一个青天大老爷。

海瑞完全站在百姓一边,给无钱无势的小民撑腰做主。但凡是民告官或民告绅,一告一个准。百姓踊跃投诉,大户人家“时有被诬负屈者”。

很多农民的土地被官绅巧取豪夺了去,造成江南流民成灾,影响了社会安定。海瑞希望能解决流民和土地兼并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当然是把官绅侵占农民的土地还给农民。但谁肯把进嘴进肚的肥肉吐出来?

海瑞鼓励农民告状,通过法律手段把地要回去。可农民哪会打官司啊?连状子都不会写,字都不认得,也请不起律师。请得起也没人敢帮他们跟官绅打官司啊。海瑞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安排律师免费为农民写状子、打官司、出谋划策。然后海瑞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