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海瑞罢官(2/3)

那么有偏有向地一判。地就被要回去了。

农民高兴坏了,踊跃投诉。一个县就有上万人打官司,把衙门的门槛都踩烂了。

在雪片般的状子里有很多是告徐阶和他的三个儿子的。徐阶退休后回到家乡松江府华亭县,成为一名光荣的离退干部。徐阶一家有40万亩土地。40万亩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松江区将近一半的土地都是老徐家的。

明朝一品官的月俸是87石米,大概折合40多两纹银。那时的地价一亩几两到几十两纹银不等,有肥瘠地域之分。江南最贵,最低也得十两以上。徐阶20岁参加工作,65岁退休,都按一品官的工资算,不吃不喝也就能攒下2万两白银。就按十两一亩算,徐阶顶了天也就能买2000亩。可他竟然有40万亩。钱哪来的?或者说地是怎么来的?

严嵩是出了名的大贪官。他被罢官后又被抄家,抄出金银细软折合白银二百多万两,田地两万多亩。徐阶没被抄过家,家产多少不知道,但田地比严嵩多得多。

需要说明一下,徐阶的田产数量有如下几个说法:

1,“家下田亩……不过二万,……不知所谓四五十万者安顿何处”?这是徐阶给友人信中所写。他承认有两万亩,外界传言四五十万亩属无稽之谈。

2,“然也原无十万”。这是徐阶对另一个友人所说。他说没有十万。

3,“传言有田十八万亩”。这是万历时期的首辅所著史书中的话。

4,“有田二十四万”。这是万历时期的兵部主事所著文集中的话。

那到底是多少呢?没有权威的数字。

根据徐阶自己解释,当时有很多亲戚把地挂靠在他的名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徐阶作为高干能够搞到免税指标。他名下的地都不用交税,并且免徭役。有这样的好处,自然大家趋之若鹜。

跟徐阶不沾亲带故的普通农民也会把地挂靠在他的名下。当然不能白挂,得向徐阶交一定的挂靠费。挂靠费肯定比向国家交的赋税少,双方都有便宜可沾。这个便宜其实都是沾国家的。那时没有挂靠一词,叫“投献”。

还是一点,徐阶的儿子强行霸占“无主田”。比方农民遭灾外出逃荒,徐家就把人家的地吞并了。等人家逃荒回来,地没了。甚至有主的田也被徐家强行霸占。

另外就是合法所得,比如皇帝赏赐、收购、开荒等。

说这么细,一方面是解释徐阶家的地是怎么来的,另一方面也想解释为什么当初张璁说全国有一半土地不再交税了,要清查土地,改革税法。张璁的任务并没有完成,这事后来交给了张居正。

海瑞现在做的就是在江南清查土地,现在清到了徐阶的头上。

徐阶说他其实只有两万亩土地,其他都是挂靠的。即使这个情况属实,他也有问题。首先,挂靠就是逃税的违法行为。即使只有两万亩也跟他的收入严重不符。田产数量跟大贪官严嵩不相上下。所以说,徐阶也是个贪官。

海瑞铁面无私,抓住徐阶不放,逼徐阶退地。当时高拱已经成为首辅,想趁机打击徐阶,让徐阶再没有回朝的机会。他要求地方政府彻查徐阶一家的违法行为。最终徐阶不但退了地,他的两个儿子也被判了充军。

他的弟弟、儿子们都不是什么好人,在地方鱼肉百姓,名声极差。而徐阶护犊子,对亲属疏于管束。现在徐阶退休了,他们也就失去了保护伞。

说起来徐阶对海瑞有救命之恩,对高拱有提携之恩。但最终这些人都成了他的对头。海瑞是大公无私不讲情面。高拱是出于打击报复。徐阶申请退休跟高拱有很大关系。两人在隆庆朝成了政敌。高拱最终拱走了徐阶取而代之。

海瑞在江南清查土地,“抚穷弱”“摧豪强”,赢得了民心却失去了朝廷的支持,遭到众多官僚的攻击。

权贵是抵制清查土地的。徐阶家的遭遇更让他们有兔死狐悲之感。何况徐阶在朝中还有很多故友。很快有人弹劾海瑞:“迂狂颠倒,滥受讼词”,“庇护刁民,鱼肉乡绅,沽名乱政”。

他们没有直接攻击海瑞清查土地而是攻击海瑞在清查土地时的不当做法。皇帝是支持清查土地的。攻击海瑞清查土地肯定不能获得皇帝支持。他们攻击海瑞在清查土地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当时民间流传这么一句话:“种肥田不如告瘦状”。也就是说种田不如去告状。告状比种田来钱快。有海瑞在,你一告一个准。只要你说你的田被哪个乡绅霸占了,海瑞一定会帮你要回来。海瑞不但帮你写状子还在审理过程中帮你辩护,判你胜诉。

有了偏向之心就无法保证执法的公正性。海瑞在审理土地纠纷案件时肯定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被人抓到了把柄。

海瑞被迫离职。“民闻讯,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海瑞被当地百姓称为“海青天”。

海瑞作为道德楷模,后来又被皇帝启用,但都是闲职,摆摆样子。他的至清至正使他眼里容不得沙子,沙子也容不得他。他提了很多意见都不被采纳,最终郁郁而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