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杨广薨,天下乱!(2/3)

自长安至江都,修建离宫40多座;修建规模庞大的龙舟无数。”

“他的所作所为,比之始皇帝,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秦明道:“我觉得他败在高句丽之战。”

“对于他的指挥,我到现在还想不通,要求任何行动都要向他请示汇报,世上从未有过这样的指挥。”

高句丽之战乃是隋朝的国运之战,杨广自己也很重视。

他制定了一种空前的决战方略,倾国动员,从岭南到涿郡都有任务,集中一百多万军队,制造无数军资器械,征发数百万民夫保障后勤,直接、间接参战人员超过五百万,完全不想其中的风险。

可是在指挥上面,他却要求任何行动都向他汇报。

战场瞬息万变,将士就算发现敌情,也不敢随意行动,还要去向杨广请示,加上交通不方便,一来一去,很有可能过了几天,机会也会这样稍纵即逝。

石开熟读兵书,从来就没见过这样的指挥。

这分明是瞎指挥,完全束缚了将士们的主观能动性。

秦明道:“杨广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独取战胜高句丽的功名。”

石开……

“和属下抢功……隋帝真是奇葩。”

石开对杨广彻底无语了,你还没胜利呢,就想着怎么和属下抢功,结果大败而回。

高句丽军队利用坚城持续消耗隋军士气,诱敌深入,伺机反杀。

隋军最终大败,度过辽河的30万精锐只有2700人返回,军资器械损失无数,来护儿水军在南方战线也犯了类似的错误,四万精锐只有数千人返回。

这是一次空前的决战失败。

不但前方兵力有巨大损失,后方负责后勤工作的数百万民夫也死亡无数,损失的资财也十分惊人。

可以说,高句丽已经成为一个迅速将隋朝埋葬的无底洞。

更可怕的是,骄傲的杨广还不认输,他还要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征伐,大有不灭高句丽不班师的架势,这就真的不可救药了。

石开问秦明道:“秦师,若你是杨广,你会怎样选择?”

秦明道:“如果我是杨广,我根本不会打高句丽,高句丽有众多坚固的城池,有迥异于中原的气候,有广阔的战略纵深,有众多的人口,有丰富的物产,统治者也并不见得有多失德,关键是也有能征惯战的大将。”

“攻打它,我会使用巧妙的方法攻打。”

“我会积极防御,先小规模地持久骚扰战不断消耗敌方国力,待时机成熟,再派精兵突袭,一举灭敌。”

“因此,这场战争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是一场消耗战,是一场后勤补给战,谁主动进攻谁吃亏,谁防御谁占便宜。”

石开拍手叫好:“真不愧是秦老。”

“但我要问的是,若你穿越成为二征,三征高句丽之后的杨广,怎么做?”

秦明思索片刻道:“我会学宋太宗。”

“宋太宗是谁?”

石开有些纳闷,有宋朝这个朝代么?

“斧声烛影!”

秦明提示道。

“哦,原来秦老你说的是《射雕英雄传》中的宋太宗,我一时还没想起来。”

石开反应过来,秦老所说的宋太宗应该是射雕历史中的赵光义。

赵光义在射雕中只是一个背景人物,传闻他杀了自己的兄长,留下了斧声烛影的传说。

石开回想起了《射雕》一书中有关宋太祖以及宋太宗的介绍。

太祖赵匡胤让他敬佩不已,赵匡胤虽然夺了柴氏江山,但只是有个基础,柴家的地盘,也就是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南边、湖北北部和一部分江淮。

赵匡胤接过这担子,收了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换言之大半个南方。

众所周知,收了大乱世后,并不很容易就搞定。

赵匡胤前面,后梁混了十六年,后唐混了十四年,后晋混了十一年,后汉混了四年,后周混了九年。

始皇帝统一六合,威风凛凛,不窝囊,秦朝十五年没了。

本书中,隋文帝统一天下收了乱世,隋炀帝东征北讨很威风,不窝囊,隋朝不到四十年没了。

《射雕》一书中的南宋,北宋存在了近三百年。

让石开敬佩的还有一点,宋太祖非常能打。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记载:“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籓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他自己既是同时代最能打的人之一,又能团结诸将,还能练兵。

所以自己一登基,先把李筠收拾了,再亲征把李重进对付了。

但光能打,没意义,五代开国皇帝都能打,但保不住天下。

赵匡胤还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