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玲珑气走夫子(3/4)

法?

他眼光里流露出浓浓的兴味来,继续鼓励着顾玲珑往下说。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而后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也,这个道就在这里面。道,到底是何种道?应该是孔子辗转于诸侯间,想要推行的仁政,这句话里的闻,不是听说,而是指出名,孔子的意思,实际是说,如果他的仁政能够在各诸侯之间闻达,那么他晚上去死也可以。难道先生不觉得这句话这样理解更加通情达理吗?”

顾玲珑一口气,不带一点磕巴地说出了这几句话,“如果孔子只是个知道了真理就觉得死亡不可怕的人,也许也能说得通,可如果孔子是个为了政治理想能够付出生命的人,是不是觉得这句圣人之语更加容易理解?”

崔举人简直是醍醐灌顶,这番话,对于精研儒家经典的他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一瞬间将他百思不得其解的迷茫,全部撕开,露出来的,是一片澄明。从前想不通的,因为这句话包含的道理,用其再去深想一下,许多经典的解释,反而更加顺畅了。

这是什么,这是一字之师啊。

想不到,京城果然是藏龙卧虎,一个看起来这么不起眼的小郡主,居然开口都是纶音。

崔举人心中大动,但是面上还是露出一点来了。

他面色泛红,愣愣问道:“这,这是你自己想的还是?”

顾玲珑很诚实,她自来不愿意读这些经史子集,但是前一阵子住在玲珑医馆,曾经求着要跟白芷学医术,可是白芷一句话就将她打了回来。

学医最好先打四书五经的底子。

这也是白芷接手她外祖的医术时,第一件要学的东西,也因此,白芷从小是国学和现代化基础教育一起学的,虽然辛苦,到底比别人多些底蕴。

后来才知道,白芷的外祖许家的医术,本就是自古传下来的,许家祖先的医术传承,本就是从读书开始的。许家医术的老祖宗,没有师承,读书读到了一定的程度,开始触类旁通。据说后来因为母亲病倒,被庸医来一径胡乱医治,发奋攻读医术,遍览医经三千卷,写下医术释疑三百书,边解读医书,竟然渐渐就学会了治病——而且医术还很高。

后来自我总结,是因为自己有了会读书,读四书五经的底子在那里。

所以外祖要求她先读四书五经。

而她收甄柔为徒,也是知道她熟读四书五经——有了这个打底,才能进行医术传承。

不过她并不打算让顾玲珑学医。

学医太苦……她的女儿,该是被娇宠着走完一生。

但她还是跟顾玲珑老实交代,要学她的医术,需要先熟读四书五经。本来对这些经书并没有些许兴趣的顾玲珑,也勉强读了一些论语。

这句话,也是顾玲珑看不懂,问了白芷之后,白芷跟她慢慢解释的。

她的理论是,解读孔子经典,不要钻这些文理的条条框框,要先看看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说出什么样的话来,才算有理有据。因此市面上一些儒学注疏,在白芷看来都是无厘头的东西。

这些话不过跟顾玲珑说了一遍,却被她牢牢记住了。

顾玲珑别的说不上,记性却是一等一的好。幸好崔举人正好问的是这句话,若是问别的,只怕顾玲珑是一窍不通的。

可在如今的崔举人看来,顾玲珑简直是自己的大救星。尤其是她那句,圣人是何种样的人,说出何种话才更加说的通,无异于点亮了他多年暗淡的书海之路。

“其实并不是我自己想的,是我娘亲告诉我的。”顾玲珑说完,双眼亮晶晶,“先生继续讲书吧,我这次一定认真听了。”

崔举人心上又劈过另一道闷雷,什么?这竟是闺阁女子的见解。

他徜徉书海多年,竟未有一位相夫教子的闺阁女子的眼界高明,心里不知为何,泛起一丝苦涩。若说是小孩子的童言无忌还好,可这明明是人家娘亲自己的解释,明显超了做学问这么多年的自己一头。

崔庐陵的心起起伏伏,也没心思再讲经史子集这些了,吩咐顾玲珑将论语捡了几条读了几遍。

心不在焉的。

这时碰巧端王顾培楼风尘仆仆从外面赶回来,听闻新来的经书的西席在给顾玲珑上课,便解了披风进来瞧瞧。

听到顾玲珑讲论语劝学背得一字不漏,他心底还是充斥一股骄傲之情的。

只是这个崔举人板着脸孔,一副不乐意的样子,到底是为了什么?

顾培楼有些不高兴,他刚要询问一下教学进度,却被崔举人劈头盖脸地问道:“还想请问王爷,王妃出自哪个百年世家?”

顾培楼也是被弄得四六不着,没想到一个西席竟也惦记上什么王妃了。不过他在想到白芷之后,早就心硬如铁了。

他口气冰冷:“崔先生,本王的下堂王妃,是小户人家的千金,不知道有什么贵干?”

崔举人听到这句话,狠狠退后了几步,这是什么意思,小户人家的千金,竟也有这样的见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