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入城(1/2)

看着殿中诸人的神情,赵禹暗叹一声,对着赵耘和另一位大臣摇了摇头,默认了这个事实。此时王城和邯郸尽在对方掌控,若是硬碰只会对他们不利,还是保存实力,等候李牧父子回来方是。

见到众人默认,赵穆拱手为礼:“如此,我等一同前往召集大臣,请太子偃登上王位。”

当平阳君府中的贵族大臣得知赵王丹病逝的消息时,不少人痛哭流涕。虽说赵王丹对赵国而言不算是一个优良的君王,但是他对臣子却是异常优渥,朝堂中的感恩效忠之臣尽不在少数。而对于赵王丹临终前传位于公子偃,虽有人表现猜忌,但是几位重臣都没有开口,他们自然不会做出头鸟。

对于众人的默认,赵穆感到很满足,他本还想拿一些人立威,却没有用上。不过也好,赵穆可不想与这些贵族大臣结怨,毕竟这些大权贵的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彻底掌控赵国朝政之前,他不能节外生枝。

为了早日定下公子偃的正统地位,赵穆也没有拖拉,以赵国存亡为由,决定三日后便进行继位仪式。

“主公。”

“先生,如今情势如何?”

“三日前,公子偃已登上王位,邯郸城依然戒严。”

“明日是否为先王赞礼?”

“是。”

“不知先生等有何打算?”

“主公,我等……”

紧赶慢赶。快马加鞭的李御回到邯郸卫城之一的武城之时,公子偃登上王位已有三日,明日便是赵王丹下葬之期。

对于有知遇之恩的赵王丹,李御对他的逝世也是有些哀伤,也有些自责。以他在宫中的眼线,赵穆这些年来的举动都有所察觉,但李御在几位先生的劝谏下没有往戳穿,他还为此愧疚不已。不过李御也知道,即便他戳穿赵穆等人的诡计,也没有任何证据。赵王丹不必定会信任他,甚至会影响到他在河内郡的发展,得不偿失。

李御也不会想到,赵穆竟然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亲手弑君,让他都有些措手不及。还好的是,在王后晶的及时让步和贡广的拼逝世护卫下,王后晶和太子启母子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如今只是被软禁在王城之中。身边还有千余黑衣宫卫护守。先王赞礼之前,赵穆应当不会强举动手。以免引人猜忌。

可以说,赵王丹被毒害,李御也是其中推手之一,没有了赵王的大义名份,间接掌控赵国七成兵力的李御尽对有能力改立君王。枪杆子中出君王,古今如是。

有着来自后代的记忆,李御对什么忠君爱国没有那么多的重视,他可不想父亲那般愚忠。话说李牧此时的性格已和史书上记载的有所出进,当他听到赵王丹病逝的消息时。除了独自闷在房中一日,便照常管束部队,让李御放心了不少。

只是留给李御的时间未几了,赵王丹的赞礼之后,腾出手来的赵穆尽对不会容许太子启的存在。

“好,召集众都尉商议。”

听了虞庆的计谋,李御想了一下便认同了。

在知道赵穆的图谋之时。虞庆等人便机密带领两万河内新军前来武城,本来的武安、武城两个卫城的驻守将军,被虞庆借大将军廉颇的将令直接诛杀。加上之前由上党调往两城的四万兵士,虞庆很快便吸收了两城守军的把持权。此时已位列相国的赵穆将注意力都放在邯郸城内。根本就不知道武安、武城两地守军已然易手。

按照虞庆等人商议好的打算,那就是趁先王赞礼之时,众臣出城相送之际,一举夺得邯郸的掌控权,再强力清洗那些倒向赵穆的贵族大臣,迎立太子启登上王位。甚至于,虞庆等人都已经方案好李御之后的路,清洗那些大臣自然是为了给李御的相国之路减少障碍,从河内郡调来的两万新军就是为了这一刻。

“诸位,本将远赴漠北之际,听闻王上遭奸人所害,王后和太子被囚宫中,特连夜赶回,整肃朝政,免我大赵亡国之危。而今邯郸城被奸人掌控,尔等告诉本将,愿不愿追随我开创大赵盛世。”

等十几位都尉凑集之后,李御直截了当地说出了他的想法,声音中带着毋庸置疑的威严。刚刚从漠北回来,李御手中染满胡人的鲜血,身上的杀气尚未消散,给人的压力越加宏大。

“我等唯将军之命。”

李御话音刚落,包含原武安、武城守军在内的十几名都尉皆俯首追随。

深进漠北,逼降数十部落,李御的功劳足以让所有的赵国将士仰看。做为崇拜强者的军人,他们对李御有着无比强烈的认同感,因而虞庆借李御之名接掌武安、武城两地的八万守军,才如此地轻易。不然,单凭相国廉颇的将令,也不可能如此轻松。

“好,不愧为我大赵男儿。你等会知道,你等要做的事,会被后人铭记,由于你等都会是抢救了我大赵国祚的元勋。”

鼓舞了一番士气,李御便开端下令,由六万守军持续守御武安、武城两地,毕竟诸国虽是做做样子,也难保不会动真格。另外,李御抽调出两万守军配合河内的两万新军,等明日先王出葬之时,分辨包围诸位大臣和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